高压、湿冷、孤独,胆大、心细、技艺高超——
手执焊枪的水下“蛙人”
早上6时,伴随初升的朝阳,城市慢慢苏醒,卢洪飞结束4小时的作业,从十几米的水下“工位”回到地面。
卢洪飞是山东省青岛市太平洋水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的工程潜水员,他的工作需要每天负重35公斤在深水之下焊接。工程潜水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要求很高,全国持证从事水下工程焊接与切割的“蛙人”不足150人,卢洪飞便是其中之一。
危险:遭遇“惊魂时刻”
身穿特制潜水服的卢洪飞逐项检查潜水作业设备,一切准备就绪,他背上35公斤重的应急气瓶、压铅等装备,一头扎进深不见底的水中。
几分钟后,船舱监视设备传来卢洪飞水下焊接的画面,夹杂着气泡的金色火光将钢筋网格连成一体,这番“水火交融”的景象令人赞叹称奇。
2006年,19岁的卢洪飞来到公司,成为一名预备工程潜水员。
整整3个月,他接受了严苛的潜水理论和实践训练。他印象最深的是69-Ⅳ潜水卸装,要求潜水员屏住呼吸潜入8米深的训练池底,在“一口气”时间内找到咬嘴、完成咬嘴排水、呼吸、佩戴面镜等一系列操作。第一次独立完成潜水操作时的紧迫感,卢洪飞记忆犹新。
如今,工程潜水员使用的潜水头盔可以在头部与水面之间形成一道安全保护屏障,实现直接供氧。不过,卢洪飞认为,正是此前严格的潜水训练,让他在后来的潜水作业中能灵活应对突发事件。
2010年夏天,卢洪飞参与贵州构皮滩水电站检修项目时,供气管因天气炎热、水下压力过大等原因突然爆裂,下潜至60米深的作业地点时,呼吸供气突然中断。凭借丰富的经验,他迅速打开应急气瓶,当时,应急气瓶的供氧时间只有10多分钟。卢洪飞用平稳的语速向船上工作人员报告水下情况和自己的预判,最终化险为夷。
艰苦:低温、高压、孤独
工作15年来,卢洪飞参与的工程近百项,大多是位于城市郊区的水电工程。
为了不影响居民日常用电,他们通常在半夜进行水下作业,下潜深度从10米~60米不等,水下温度最高在10摄氏度,最低时接近0摄氏度,每次下水至少连续作业2小时~3小时,有时也会长达7小时~8小时。由于体力消耗过大,潜水员每次出水都全身酸痛。
卢洪飞解释说:“水下环境压力较大,人体由高压回到低压环境需要进行脱饱和,一个周期大约需要12小时,脱饱和不充分,易引发减压病,因此中途不能返回船舱进行休息。”
潜水人员下潜到40米以下,还易出现“氮麻醉”。
“就像喝醉酒的状态,会反应迟钝、兴奋话多、失去平衡……”2013年,卢洪飞参与甘肃刘家峡水电站项目施工时,同事由于下潜速度过快,出现了“氮麻醉”。看到同事身体逐渐失控、漂浮、上升,卢洪飞立即向地面报告,并迅速潜到同事身边进行保护。
“人体回到压力较小的水域后,‘氮麻醉’现象会自动缓解和消失,稍作适应就可以继续下潜。”卢洪飞说,水下孤独黑暗的环境,增进着潜水员之间的感情,他们是彼此最信任的人。
全能:练成“盲焊”绝技
焊接、切割、浇筑、打钻、打捞、爆破……与陆上施工人员不同,工程潜水员并不细分工种,需要具备多种技能,也因此被业内称为“全能选手”。这其中,难度最大的要属水下焊接。
“我们采用的是水下湿法焊接,焊条经过防水物质浸渍,能在水下稳定燃烧。焊条燃烧会产生类似气泡的隔离层,形成相对干燥的空间,这样就可以焊接了。”卢洪飞说,陆上焊接考验的是焊接技术和工艺,而水下焊接更大的难度来自环境。
“水下杂质多,始终处于流动状态,焊件很难彻底清理干净,一旦焊枪停止燃烧,焊条产生的气泡就会消失,焊接面突然接触冷水易导致焊件脆化,使用寿命和韧性都会受影响。”卢洪飞告诉记者,水下低温、水流、水压、能见度低等外在因素也会给潜水员带来干扰,因此工程潜水员需要练就“盲焊”技艺。
2016年,卢洪飞参与牡丹江市荒沟抽水蓄能电站水下续建工程,当时水质非常浑浊,能见度只有5厘米,所有施工都靠触摸进行。在水下“盲焊”的卢洪飞,根据运条进度和声音就能判断焊接质量。
“水下世界虽然艰苦,却有着难得的纯粹和安宁。”卢洪飞说,水下生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经常让他陶醉。
记者 张嫱 杨明清 【编辑:苑菁菁】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