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快讯  >  正文

天天观察:【人才日】姜华24年的“农技人生”

来源:千年古邑 红色瓮安   时间:2023-04-28 15:08:34


(相关资料图)

在永和镇的田边地角、村头巷尾、茶园果园、示范基地,他经常向群众“指手画脚”,为了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从1999年至今的24个年头里,他始终奋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全镇干部职工称他为农技推广的“老黄牛”,他就是永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姜华。

“情”在基层绽“芳华”,甘当田间地头“守护人”

1994年7月,姜华同志毕业于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师资专业,毕业分配时,按照当时的政策,大专以上毕业生可以分配到县城或中心镇工作,姜华觉得,哪里条件差、哪里的农民就最需要农业实用技术,哪里才是用武之地,于是他主动请缨到当时条件最差的老坟嘴乡工作,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春天冰雪消融,到夏天烈日炙烤,到秋天稻浪飘香,他总是躬身田间地头,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书写了一名普通党员不变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和梦想。

“蹲”在基层扎“深根”,甘当农技推广“研究员”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姜华深知,有一身过硬的业务本领,是开展农业工作的立足点。虽然是农业科班出身,但他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状态,勤学善思,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农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他深知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双脚深深踏进泥土里,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为群众服务。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他勤劳的身影,手机成了农技咨询热线,群众遇到种植、管理等任何困难,只要给他打电话,他都会耐心解答,在电话里说不清楚的,他会亲自上门指导。24年如一日,他脚踏热浪指导生产,满腿泥巴传授科技,尽管无比辛苦,他仍乐在其中,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泥腿子”专家。他先后被授予贵州省“辣椒新技术栽培丰收奖二等奖”、黔南州农业委员会“植保质检先进个人”、瓮安县委县政府“茶产业发展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园艺》《科技致富导向》等杂志发表论文8篇。

“勤”在基层“痴”三农,甘当农业发展“领跑者”

“磨破嘴皮子,不如干出好样子”。在工作中,姜华总是这样要求自己,常常给自己压担子,不断突破自我。面对群众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持有观望态度,不愿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时,他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多次自费到施秉牛大场考察太子参、遵义虾子镇考察辣椒,引进圆颗粒朝天椒种植,成为瓮安县朝天椒种植的先行者;从江苏、山东、北京等地引进客商到永和镇发展茶叶种植2000余亩,为永和茶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22年3月,他被检查出脂肪瘤,当时正值春耕重要时节,他放心不下全镇农作物种植,手术后的第三天,他就坚持回到工作岗位,咬着牙,一瘸一拐地白天深入田间地头向群众宣传、指导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落实示范点;晚上与同事商讨怎样更好地将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落实到地到丘块,上报统计表、写汇报材料,带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以“抢晴天、战雨天、再向黑夜要时间”的精神,落实全镇粮食种植5.4208万亩,创建5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1个高粱种植示范点,3个稻油轮作示范点,7个水稻示范点。

干一行,爱一行。从业24年来,姜华始终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把青春奉献给了农村,把理想信念奉献给了农业,把满腔热情奉献给了农民,凭着一颗赤诚的心、充沛的干劲、扎实的作风,在田间地头用平凡和真诚书写着最美的农技人生。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